张建国作为何家大女婿股票配资打新,出钱出力,操劳半生。
何家的5个妹妹都成家立业,张建国也快退休了,对于何家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。
老六何家喜想要霸占家产,就挑唆母亲刘美心把大姐何家丽,大姐夫张建国赶出何家。
可怜的张建国对何家掏心掏肺30年,最后却是落得一个无家可归的结局,他跟妻子何家丽、小儿子一起被何家喜赶出了何家。
孔子云: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。
张建国和妻子何家丽被何家榨取半生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却被无德的何家喜和刘美心苛待至此,实在太残忍。
被何家榨取半生
张建国是一个武装部的干部,这个身份可给何家镶了一层金,给了何家一块免死金牌。
剧中,汤家把何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,先有汤婆子诬赖何家挖社会主义墙角,后有大老汤对何常胜的迫害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,大老汤以工作查账之名,抓走了何常胜。
大老汤把何常胜带到了废旧的储藏室,用粗糙的绳子牢牢地捆在椅子上,用大电灯泡照着他,何常胜整个人被折磨得快没有人样了。
何常胜为人正派,根本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,大老汤之所以对何常胜施以酷刑,源于两家在战争年代结下的仇恨,电视剧已经淡化太多大老汤对何常胜的羞辱。
原著中,何常胜在厂子里,遭受的是大老汤三兄弟的凌辱。但是,何家几个妇女只能打落牙齿活血吞。
直到张建国的出现,拯救了饱受煎熬的何家,也让何家免于汤家的毒手。
大老汤一家再也不敢对何家人有任何非人的举动,周围的邻居也开始巴结何家人,麦乳精、上海手表等这些稀有东西,已经成了何家的常客。
一荣俱荣,靠着张建国这棵大树,何家彻底扬眉吐气,从前的种种屈辱从此烟消云散。
张建国对何家无怨无悔地付出大半辈子,不仅仅让自己的长子姓何,还为5个妹妹的工作、婚姻跑前跑后,虽然被何家喜和刘美心赶出家门,也没有记恨在心,照旧让妻子给何家喜捐骨髓,自己给刘美心养老。
一个女婿,做到张建国这个份上,已经仁至义尽了,却不曾想,何家丽只是把张建国当做一个工具。
何家丽“嫌弃”张建国
何家丽喜欢的是青梅竹马汤为民,因为两家的世仇,因为汤为民的懦弱,这段感情就此结束。
和汤为民分手后,何家丽和张建国走到了一起,不是说因为爱张建国,而是因为张建国对她,对何家有用。
一边利用张建国,一边“嫌弃”他。
原著中,清楚地写道:
是,她对建国没什么不满意。但也不像当初跟为民那样,怦然心动。她跟建国,是要计算的,家世、工作、年龄、长相、个头,等等。
可见,在何家丽心中,张建国永远比不了汤为民,即便他为何家丽为何家扒心扒肝。
人就是这样,爱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无需多言,也无需挑剔;若是不爱的人,做再多也要被对方计算一番,挑挑拣拣。
可怜的张建国,成了何家丽奉献何家的一个工具。这也不怪张建国,因为他是孤儿,从小没有家人的陪伴,家人的疼爱,所以太想要家人的陪伴,太渴望一大家人在一起,就拼命地对何家人好,弥补自己多年没有家的遗憾。
然而人的承受能力有限,张建国再刚强,也经不起折腾了。
原著中,张建国对何家丽说了这样的一番话:
来世我可不找你。你是没问题,但你这一大家子,有几个人承受得起。要早知道爸走那么早,我都望而却步。
尤其是何家丽拖着年迈的身躯给何家喜捐骨髓,身体每况愈下,还得依靠张建国来照顾她。
所以他才发出来世再也不娶何家丽这样的感慨,这不是无趣,而是被榨干后的醒悟。
50岁的张建国亲眼目睹姐妹反目,体验了人心险恶,也悔了。
大儿成赌徒
人没有三头六臂,不可能周全任何事情,周全了这个就无法周全那个,总要舍得一些东西。
还有一个容易令人忽略的事情:
上世纪80年代以前,大多数家庭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,老大都充当了父母的角色,帮忙照顾弟弟妹妹,而当自己成立了小家之后,并没有把小家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划清界限,一辈子模模糊糊,并且还是把重心放在原生家庭,把时间和金钱都投向了原生家庭,自己的小家却经营得一塌糊涂。
何家丽和张建国就是如此。
何家丽和张建国一心一意扑在大家庭上,对两个儿子教育十分潦草。
张建国的长子何卫东还染上了赌博。
并且是豪赌。
借了40万的高利贷。
何家丽这时自责,为什么没有好好管教自己的亲生儿子,却没法改变现状。于是,50岁的张建国又开始了替子还债。
看到这里,我真的难以理解,宁愿牺牲自己的小家庭也要不遗余力地填补大家庭,这到底是有爱还是偏执?
兄弟姐妹之间理应帮衬彼此,可有时候也要有界限,过度地向大家庭倾斜资源,就是伤害自己的小家庭。
最令人叹息的是,何卫东赔了钱还没有悔改,最后把烂摊子丢给父母,自己美美隐身了。
张建国和何家丽只有硬着头皮给讨债的人说好话。
可怜的张建国,这时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“温暖的大家庭”,让人欢喜让人忧愁。
结语:
最后,何家的五个妹妹,家庭个个都圆满。因为这是她们踩在大姐身上换来的,何家丽替她们承担了生活的不如意,她们自然就可以顾好自己的小家庭就可以了。
张建国着实太惨,不仅仅没有看到儿子成才,还要替他还钱,最要命的是,还得照顾捐了骨髓的妻子。
可是为了团和着一大家子,他必须强装坚强,去完成老大的“使命”。
这样的生活,不过是被榨取价值后的自我安慰,既已无法返航,便只有走下去。
可悲可叹股票配资打新。